服裝對於表演藝術佔著很重要的一環,有些服裝能突顯角色的性格與身份,有些服裝更配以機關,能作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特別效果,當然,服裝也是一門視覺藝術。
從網上找到一件很特別的服裝,不能不在此分享!
鏡子服裝!
站在這服裝面前,我們看著的是一個人?還是看著附在不同鏡面上的自己?
真有趣!
相片源自: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silverskysolutions/sets/72157622649236001/
(閱讀全文)
基本功+互信的合作
很精彩的Group Juggling! (From Cirque du Soleil)
令人看得樂透的定格相片動畫,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的結合,看似簡單的片段,但背後的設計卻一絲不苟。
今天上網找資料時,無意中看到一則舊日的新聞,是關於一代默劇大師馬塞馬素過身後,有關方面要將他的遺物拍賣作為償還昔日籌募演出經費的欠債。
看過這則新聞之後很感概,不禁反思默劇這種「單純的藝術」,在這個世代的價值是怎樣呢?
一代大師,在舞台上數十年來發光發熱,也為後一輩的人帶來極重要的啟發,然而,在晚年也逃不過現實世界的殘酷,被迫欠下巨債,這是否意味著甚麼呢?
沒錯,藝術須要跟隨社會的步伐,同步蛻變,然而,大藝術家也不過是人,同樣地要面對社會的變遷,現實的殘酷。
藝術的價值是從劇場裡呈現?還是從社會的變遷中暗示出來?
我們這一代,應該要怎樣走下去?
說起模仿,便想起了中國的武術,當中有一些派別是根據動物的形態演變出來的,每種動物的特性不同,也令當中的拳術作出不同的變化。其中一種是「猴拳」。
模仿猴子的靈活及快速動作
其他:
不少演出都會打破演區與觀眾席間的屏障,即場邀請觀眾上台一起參與演出,然而邀請甚麼觀眾上台也大有學問,若這位觀眾太含蓄,則容易出現冷場,但觀眾太活躍的話,也難以控制場面,對表演者來說是很大挑戰的。
其他:
戲偶表演不一定要使用所謂的「專業」道具,只要懂得運用想像力,任何順手拈來的物件,就可以成為戲偶。
想像+單純的投入,這就是藝術,也是對小朋友最好的教育。
其他:
二人飾演一對情竇初開的年輕人,那份第一次單獨約會的緊張而又興奮的情緒、帶有小心翼翼的含蓄、害羞的眼神、甜在心笑容、似真亦假的心情、以及那份已拍拖多年的人沒有的細心,她們都處理得不溫不火,感情處理亦見細膩,帶出一份單純的情。她們對角色的相信,以及對情節的投入,帶領著觀眾的想像,令觀眾也發出會心微笑,這種笑,相信是一種共鳴吧。
其他:
在一次獨腳戲創作中,Koey的一段「肥妹試衫記」最令人驚喜。
模仿更衣的動作表達清晰神似,令人看得歡喜,而她對角色身型的形容如:「bye bye肉」、肚腩,更換窄衣服時的困難,當中扭曲了樣子的表情、衣服與身軀的摩擦、到每個穿衣動作後的「回氣」等,都入型入格,令觀眾看得相當愉快。
這次的演譯,是小妮子的一大突破,因為對於一個女孩子來說,要飾演一位「醜角」絕非易事,要放下不少的心理束縛,再加上這是一齣獨腳戲,其難度在於每一刻都要吸引到觀眾收看,以一位新人來說,壓力相當大。幸而這次的演譯掌握相當不錯,亦從這一次後,無論表演技巧上,或是心理狀態上,Koey都有很大的躍進,恭喜恭喜。
其他:
(閱讀全文)看了一個關於旅遊的電視節目,聽到一段很有趣的對話。
片段是主持人A向主持人B介紹一間古式屋子的窗框,而窗子用了不同顏色的玻璃,透過不同顏色玻璃向外望,令窗外景物有不同季節的感覺。
A:從這個雙層的藍色玻璃向外望,便看到雪景的感覺。而從紅色玻璃向外望,便看到紅葉,有秋天的感覺。
B:對啊,以後想看到冬天,便從藍色玻璃向外望;若想看到秋天的景色,便透過紅色玻璃望。
A:對啊。
B:若想看現時的景色呢...
A:(爭著答) 便從沒有玻璃的窗框向外望。
B:不用!直接行出去便是了!
主持人A不禁失笑。
看似閒話,但甚有意思!
小心框架蒙蔽了我們的視野!
希望大家得到啟發。
第一次出的題目是:「默劇」,令我最深印象的是阿珠及Joyce的一組,她們共演了兩段「不方便開口說話」的情境。
第一段是主人翁喉部不適,說不出話,而她如何利用動作去跟侍應溝通呢。
第二段是在濃煙密佈的環境下逃生,在這個環境裡不能開口,也是在過程中運用身體語言去表達意思。
其實默劇並非只是用於表演的時候,默劇最重要的是身體語言,而日常生活中,身體語言在溝通上佔了很重要的一環呢。兩個片段相當有趣,簡單直接的表達令觀眾相當享受。
更多:
(閱讀全文)